隨著信息產業和電子工業的快速發展,液晶顯示器被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電視、電腦顯示器、移動電話、儀表等領域。由于市場對液晶材料的需求增大,我國新型液晶材料的研發不斷發展,生產規模也逐年擴大。單體液晶采用化學合成方法生產,不同的單體液晶生產所用的原材料有所不同,產生的廢水中有機污染物濃度高、成分復雜、毒性大,且難以被微生物降解,因而處理的難度較大,目前多采用物化法與生化法組合的工藝進行處理。
鐵碳微電解法是一種基于原電池原理的廢水處理技術。微電解處理廢水多采用固定填料床的塔式過濾裝置,但固定床易發生填料板結、堵塞,影響長期使用效果;而采用轉鼓式反應器不僅可以增強填料與廢水的傳質,而且可以有效避免填料的板結現象。
本工作采用轉鼓鐵碳微電解法對液晶廢水進行預處理,優化了工藝條件,并通過連續運行試驗考察了凈化效果。
1實驗部分
1.1材料與制備
廢水:河北省石家莊市某顯示材料廠生產單體液晶材料所排放的廢水,pH=1.8~2.3,COD=6500~9000mg/L,BOD5=1243~1523mg/L,主要污染物有甲苯、醇類、環烷烴類、石油醚、四氫呋喃以及2-甲基四氫呋喃等。
鐵碳微電解裝置填料:鑄鐵屑和活性炭的混合物。收集、篩選2~10mm粒徑的車床加工廢棄的鑄鐵屑,用60℃、3%(w)的NaOH溶液浸泡30min,清水漂洗,以去除鐵屑表面所吸附的機油;然后用1%(w)的HCl溶液浸泡10min,清水漂洗,以去除鐵屑表面的氧化物并使其活化,烘干。活性炭先用40目篩子去除易漂浮損失的細小顆粒,然后將其加入到一定量的廢水中,攪拌、浸泡,使活性炭達到吸附飽和后烘干。NaOH和HCl:分析純。
1.2實驗裝置及方法
采用裝有微孔曝氣頭的500mL量筒進行確定最佳鐵碳比(m(鑄鐵屑)∶m(活性炭))的實驗。量筒中加入鐵屑與活性炭混合物作為填料,量筒底部放置微孔曝氣頭,曝氣2.5h,靜置0.5h,取上清液測定COD。
轉鼓鐵碳微電解實驗的工藝流程見圖1。轉鼓鐵碳微電解反應器按文獻報道的方法制作,轉鼓由轉鼓軸、隔板和外層篩網組成,并設有方便填料裝卸和補充的構件。鑄鐵屑與活性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置于轉鼓被隔板分隔的若干個小室中。轉鼓軸以下約1/3的部分浸沒于水中。設備工作時,轉鼓以一定轉速旋轉。廢水由廢水貯槽經進水泵加入轉鼓鐵碳微電解反應器,調控HRT;處理后出水溢流至氧化槽,在曝氣條件下進一步反應;氧化槽出水溢流至豎流式沉淀槽,沉淀分離懸浮雜質后流出系統。
2結果與討論
2.1鐵碳比對COD去除率的影響
向量筒中分別加入50g不同鐵碳比的填料,再加入200mLpH=2.0、COD=8713mg/L的廢水進行預處理實驗。經曝氣處理后,測定水樣COD,計算COD去除率。鐵碳比對COD去除率的影響見圖2。由圖2可見,當鐵碳比為1∶1.5時,COD去除率最高,達47.6%。因此,選擇鐵碳比為1∶1.5較適宜。
標簽:鐵碳微電解法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