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
裝備制造業是跟行業投資規模緊密相關的產業,沒有投資也就沒有
裝備需求。去年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國家投入4萬億元拉動內需,石化行業成為受益行業之一,對化工裝備
制造業也起到了一定的帶動作用。但總體而言,石化市場需求依然不足,造成目前國內化工裝備行業需求疲弱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觀。中國化工裝備協會理事長張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化工裝備行業的前景還是不太樂觀,原因是化工行業產能過剩局面短期內難有改善,制約了投資的增長。
張聲說,從上游行業來看,小規模煉廠今后的發展空間將被壓縮,乙烯行業受國外產品沖擊面臨更大的威脅。對化肥行業而言,盡管今后一段時期產能已經過剩,但傳統化肥裝備市場仍有增長空間。對煤化工產業而言,綜合考慮技術、市場、資源和環境等因素,煤化工的投資高峰期不會馬上到來。因此,無論是石油化工和化肥等傳統化工裝備市場,還是煤化工和替代能源等新興化工裝備市場,今年的增長空間都很有限。“新的增長點在哪里,這是化工裝備界極為關心的問題?!?BR> 不僅如此,化工裝備行業自身還存在生產能力過剩的問題。據張聲介紹,目前國內化工裝備制造企業(含石化通用部分)已有數萬家,其中壓力容器生產廠家就有3855家。而且由于化工裝備行業投資門檻較低,近年來各地還涌現出大批化工裝備制造項目。
此外,化工裝備行業產品結構單一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張聲說,我國化工裝備行業的產品結構有兩大特點:一是一般水平、通用化的產品多,高附加值、高技術、優質、個性化的產品少,擁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更是寥寥無幾。“由于產品技術門檻不高,能參與供貨競爭的企業太多,形成過度競爭,因而多數裝備制造企業大都訂貨不足、能力閑置、效益低下;相反,高附加值產品又滿足不了用戶的要求,不得不聽任用戶大量進口。”二是為傳統行業服務的產品多、競爭激烈,新興產業高速增長的裝備市場絕大部分為外商所占領。因而化工裝備制造企業承接“交鑰匙工程”的能力遠弱于其他行業的機械制造企業。企業的研究開發投入比重過低,難以根據市場變化開發適應市場需要的產品,更無力從事前瞻性和基礎性的研究工作?!拔覈ぱb備制造業如不積極調整產品結構,不但一批弱勢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而且總體上有可能成為跨國公司的附庸?!?BR> 因此,張聲指出,解決產能過剩,調整產品結構,將是化工裝備協會今年的一項重點工作。具體思路是:重點發展具有自主
知識產權的重大技術裝備和重要基礎裝備,在立足自主研發的基礎上,通過國際技術合作廣泛開展聯合設計、聯合制造,逐步實現自主制造的目標;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全面提升一般化工裝備的制造水平,進一步提高裝備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含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產品的附加值;積極發展高效、節能、低(零)污染的優勢產品及清潔制造技術,逐步淘汰落后產品及制造技術;形成一批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產業集群和裝備制造集中地。從具體品種來看,石化裝備制造行業今后應重點自主開發為大型項目配套的高端裝備;化肥和煤化工裝備制造行業應自主開發以干煤粉氣化、冷、熱、電相結合的大型合成氨成套技術和裝備,以及低能耗的汽提法尿素成套技術和設備,實現能源的綜合利用。
張聲表示,裝備制造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研究單位、設計單位、制造企業、安裝企業和用戶的密切配合;而我國目前的現狀是,研究院所、設計院、制造企業各自獨立、形同散沙,至今沒有一家企業能夠提供系統服務,成為設備乃至工程的總承包商。因此,化工裝備協會將積極引導行業以市場為導向,發展壯大一批能夠提供重大技術裝備總承包服務的企業集團。
此外,化工裝備協會今年還將進一步做好行業基礎性工作,如技術進步和標準化工作,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取證、增項、換證鑒定評審,壓力容器制造人員培訓考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