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在太原召開的2019年度全國壓力容器及承壓部件行業大會上,幾位業內“大咖”和與會代表一起,就化工
裝備領域相關政策、經濟形勢、國內外發展機遇等問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局處長李軍作了題為《 特種設備行政許可改革措施》的報告。他表示,在國家“放管服”“證照分離”改革、《特中設備安全監管改革頂層誰急方案》政策的落地實施的大背景下,2019年1月16日,總局發布《特中設備行政許可有關事項的公告》,對特中設備生產許可、作業人員資格、檢驗檢測人員資格等方面規定進行了革新,優化了準入服務,通過強化證后監督檢查、行政處罰、信息公開等加強了對事中事后的監管,以此提高監管效能、減輕特種設備相關企業的負擔。
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徐東華指出,近年來,我國
裝備制造業規模穩步擴大,經濟效益總體運行平穩,細分行業分化發展態勢明顯。其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工程機械類產品、與消費市場關系密切的產品、與環境保護綠色制造相關的產品、與智能制造及國家產業升級相關的產品、國家重點工程相關產品等等增長速度較快,但部分行業發展動力不足。數據顯示,2013~2017年,我國裝備
制造業規上企業資產規??傤~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8.44%,累計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7.96%.2017年,我國裝備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26萬億元,利潤總額1.8萬億元,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了7808.25億美元。
徐東華表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重大裝備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產業生態體系不斷完善,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實現突破,一批知名企業集團脫穎而出,一批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壯大,但與此同時,仍存在機制體制不完善、關鍵部件受制于人、質量與國外差距較大等問題。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龐廣廉圍繞世界石化行業發展趨勢、中美貿易摩擦對石化行業影響、“一帶一路”地區石化業國際產能合作以及國際化工企業創新發展趨勢等方面作了報告。他指出,能源及化工產業仍是歐美及中東等地區的國家重點關注和投資建設的產業。預計到2030年,中國化工產業占全球化工生產總值將增至近50%.綜合國內經濟結構調整、企業生產成本增高、貿易摩擦增多、產能過剩明顯等多方面因素來看,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步伐只會越來越大,各企業的國際化進程正不斷加快,這也是石化裝備企業的重大機遇。
龐廣廉列舉了浙江恒逸石化、山東玉皇化工、玲瓏輪胎、萬華化學等我國化工企業走出去的案例并提出建議,石化裝備企業應更多將眼光放在全球市場,多關注我國建設的海外項目,嘗試與我國石化企業一起抱團出海。針對投資和發展勢頭迅猛的“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龐廣廉還具體介紹了我國與沿線的阿聯酋、沙特、阿曼、伊朗等合作建設的產業園區情況,并就這些產業園在稅收、土地、能源、融資、交通、產業鏈等方面的優勢進行梳理。他表示,“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巨大市場需求,將為國內裝備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提供很好的市場支撐。
中國化工裝備協會還邀請了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ASME)標準與認證部合格評定總監Jon Labrador,ASME總部標準與認證部主任Paul Lang等人,圍繞ASME ANDE項目、ASME標準修訂情況、新能源能效及環保形勢下ASME認證注意事項等問題作了培訓,吸引了在場企業代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