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自然總是給人類一種觸手可及卻又相距甚遠的神秘感,對于自然的探索,人們總是充滿了求知欲,而面對人類的求知欲,自然總是能拿出一件又一件鬼斧神工的“寶物”。近日,一塊包裹著史前海洋動物“菊石”的琥珀被發現,無論是為人類更好的探索琥珀的形成,還是為研究生態系統過去的狀態及演變都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琥珀作為大自然眾多“藝術品”中的一類,從被發現以來,一直在給我們帶來驚喜。從考古學的角度來說,琥珀屬于一種透明的生物化石。樹脂滴落埋于地下之后,伴隨著壓力、熱力、時間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琥珀,也因為這種特殊的形成方式,琥珀中往往會保留沒有被腐蝕的動物軀體,并且主要以昆蟲及陸生動物為主,這次“菊石”琥珀的出現實屬罕見。
然而正因為“菊石”琥珀的罕見,對其的研究的難度也有所上漲。事實上,在考古學研究中,尋找一個能過同時兼顧有效地檢測到化石中完整的信息并且不破壞化石本身價值的研究手段,一直不是個簡單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科研儀器出現,為考古研究提供了有利幫助。
例如此次“菊石”琥珀的研究中,為了獲得琥珀中菊石的完整形態數據,就采用了X射線微型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借助X射線的穿透能力,結合計算機算法,在基本不破壞琥珀的前提下,或者高分辨率的菊石三維圖像,便于后續菊石的特征分析。
除了X射線相關的檢測、繪圖技術外,在考古學中,碳14測年法作為一種用于判斷化石、文物大致年份的技術也有較為廣泛的運用。一般來說,碳14測年法離不開止步的幫助,事實上,考慮到化石、文物的出土請款及環境因素的影響,進行測年前,需進行預處理,以去除所有可能會導致結果不準確的污染物,這其中可能牽涉到多種實驗室前處理儀器。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個必須要提的考古主力軍——拉曼光譜。一方面,拉曼光譜儀能夠快速、準確的探索化石等的內部信息,解析其中的礦物信息及相關的地質信息;另一方面,針對出土的文物,拉曼光譜還可以對其表面信息及內部腐蝕情況進行分析,探究其中蘊藏的古代制造技術同時,為文物修復提供足夠的有利數據。
從顯微鏡到色譜儀,考古可以用到的科學儀器真的要列舉起來豈是千余字的文章可以概括的?盡管,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沒有時光機,想要完全了解過去的歷史尚不可能,但是隨著這些各具特色、各有所長的儀器出現,時間在文物上留下的歷史信息,如同書頁一樣,一頁頁被揭開,未來終會有一天,人們可以從考古中了解到一個足夠完整的歷史演變。
編輯點評:
歷史對每個人或許不那么重要,但是對人類而言,歷史就變得十分重要。因為歷史會告訴人類我們是誰,我們來自哪里,我們將要去往何方。歷史會給予人類堅實的后盾,讓我們能踏實的向前發展。雖然歷史已然過去,但現代的科學儀器還能助我們一探前塵。
原標題:“菊石”琥珀被發現,淺談考古中的科研儀器
(本文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