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產業】近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莫納羅亞氣象臺的傳感器監測到一組驚人的數據。數據顯示,目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超過415ppm,即二氧化碳的質量超過整個大氣質量的萬分之4.15,創造了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更有氣象專家指出,這是數百萬年人類史上第一次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如此高濃度。
二氧化碳是地球溫室效應產生的主要原因。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會導致地球熱量散失能力變弱,熱量的累積就會使全球氣溫升高,最終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土地荒漠化、冰川消融等一系列問題。其實,遏制二氧化碳排放已經不是一句可有可無的話,近年來因溫室效應而縮小的冰川、上升的海平面以及局部地區攀升的溫度早就在警告我們,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迫在眉睫,不容忽視。可以說,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經成為了一個世界性問題,正亟待解決。
世界各國對全球碳排放的關注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1992年5月9日,聯合國大會通過的了一項公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4年,該公約正式生效?!堵摵蠂鴼夂蜃兓蚣芄s》明確指出,公約的終極目標是將大氣溫室氣體濃度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在該水平上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的危險干擾不會發生。這是世界上第一個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經濟和社會帶來不利影響的而制定的國際公約,它奠定了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法律基礎。截至2016年6月底,加入該公約的締約國共有197個。
除了法律層面的約束,各種高科技也逐漸被應用到碳排放監測中。2018年,國內電力行業首個碳排放檢測研究實驗平臺投入使用,利用該平臺,實驗室將展開碳排放在線檢測技術、碳排放領域標準研究等一系工作。此外,該實驗平臺首次采用碳排放在線檢測技術對模擬及實際電廠煙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精準測量,為國內電力行業碳排放監查提供了新的途徑。2019年3月,目前國內光譜分辨率最高的衛星高分五號完成在軌測試,它攜帶的大氣主要溫室氣體監測儀可用于區域大氣環境監測,有利于追溯溫室氣體起源并預測其運動軌跡,為節能減排、環境外交決策、全球變暖等熱點問題提供建議;大氣環境紅外甚高光譜分辨率探測儀能分析痕量氣體、溫室氣體的垂直分布信息,對于開展氣候變化研究有重要的意義。此外,在日常的城市空氣質量檢測、大氣環境監測中,我們還有二氧化碳檢測儀、二氧化碳分析儀、二氧化碳濃度監測儀等儀器可以使用。這些儀器的使用,為我們有針對性的應對全程變暖提供了支持。
此外,節能減排不僅是國家大事,也不只是世界大事,更是每個人的“小事”。多乘一次公家,少開一次私家車,多使用自帶水杯,少用一只一次性杯子,多用一次環保袋,少仍幾個塑料制品,多種一棵樹,少用一雙一次性筷子,都是低碳行為。“眾人拾柴火焰高”,一個人的行為或許微不足道,千萬人的力量就能“改天換地”。“勿以善小而不為”,減少碳排放人人有責。
就整體而言,世界整體環境都處在一個極度不樂觀的情勢下,此次二氧化碳濃度創新高,也是在提醒我們,保護地球還需再加大力度。
(原文標題:二氧化碳濃度達新高 儀器指引低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