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操作處置預案
停電或鼓風機突發停機,將對焦化的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帶來極大的危害,甚至帶來巨大損失。為確保停電或鼓風機突發停機后工藝系統安全及減輕環境危害,特制定應急操作處置預案,各工段及相關崗位必須遵照執行。
1、應急組織機構
1.1應急指揮部
總 指 揮:
副總指揮:
成 員:
1.2指揮部職責
1.2.1總指揮負責下達啟動應急操作處置預案指令。
1.2.2副總指揮負責指揮并檢查分管界區事故狀態下應急操作處置進展情況,并積極組織恢復生產前準備工作。
1.2.3成員負責組織事故應急操作處置,將事故發展情況及時向上級主管部門匯報,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大產生次生災害;檢查各界區操作人員的自我防護和緊急疏散,對受困、受傷人員組織施救。
1.3指揮辦公室及救護、疏散地點
根據事故當天天氣和風向情況,選擇事故救護和疏散地點。
1)焦化廠辦公大樓
2)1#檢斤、中控樓
成立分級指揮機構,指揮組織成員實行缺位替補,責任順延制度,下級指揮機構必須無條件服從上級指揮機構的指揮。應急小組成員離開工作或居住區域需向上級指揮請假;各級指揮在得到事故停電信息后,需立即趕往指揮辦公地點,如果可能途中即可指揮有關應急行動,應急小組成員在得到事故停電信息后,應在最短時間內到達自己應到的崗位;有關職能部門分工合作,各司其職,密切配合。
當事故發生時在應急指揮小組未到達現場前由值班調度(甲)負責現場指揮,并通知相關單位啟動本預案。待應急指揮部人員到達現場后指揮權移交給指揮部,各工段及相關崗位應熟練掌握本應急預案,在接到調度啟動應急預案通知后,應立即按本預案進行操作。為保證調度電話暢通,在事故發生后要求各崗位應先啟動本崗位應急操作預案,做好安全巡查,等待調度室下達的恢復生產的指令。減少對調度的詢問,避免電話資源的無效占用。
2、應急物資
消防帶、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檢修工具、鐵絲、加厚、耐高溫石棉布、1寸耐熱膠皮管、便攜式氣體檢測儀。
3、各工段(崗位)應急操作處置預案
3.1調度室
應急操作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指揮、協調各工段、科室應急操作處置及各工段恢復生產工作。
在發生焦化廠停電或鼓風機突停等事故發生時,焦化廠領導未到達現場之前,事故應急處理由當班值班主任負責指揮協調。
3.1.1指揮流程
1)接到201后臺或冷鼓事故報告
2)向各崗位下達啟動應急預案指令
3)按預案迅速聯絡和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事故應急操作(啟動備用鼓風機時間小于30分鐘,特殊情況除外)
3.1.2操作流程
1)由值班主任負責通知電氣值班班長啟動應急預案。(為縮短應急處置時間,簡化匯報流程,在鼓風機恢復運轉前鼓風機送電事宜由電氣值班班長與冷鼓值班負責人電話協調,鼓風機運轉正常后由調度指揮各界區的送電及生產恢復順序。)
2)由值班主任負責通知備煤中控事故情況并要求備煤啟動應急預案立即組織人員去冷鼓支援,備煤中控在接到調度電話后應在5分鐘內組織人員趕到冷鼓機房。
3)由值班主任負責通知煉焦運行班長事故情況并要求煉焦啟動應急預案。
4)由值班主任負責向應急指揮部總指揮和分管生產的副總指揮匯報事故情況,由副總指揮匯報給公司安環部、集團總調等相關管理人員。
5)應急預案啟動后值班主任重點負責鼓風機及煤氣輸送生產恢復事項。
6)事故發生后由值班乙負責向集團公司調度指揮中心匯報情況。
7)事故發生后由值班乙負責對事故經過及恢復情況進行記錄。
8)鼓風機運轉正常后由調度室負責指揮、協調焦爐及其他生產界區的生產恢復。
3.2機電工段及設備室
應急操作組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查明停電原因并迅速恢復生產系統電力
3.2.1人員安排
1)當全廠雙路停電或單路停電,電氣值班班長應迅速前往201高壓室協同高壓室后臺值班人員進行恢復操作。
2)電氣另兩名值班電工15分鐘內完成焦爐和冷凝泵房電氣檢查恢復工作,后到201高壓室配合值班長進行恢復工作。
3)值班儀表工前往冷鼓機房對鼓風機儀表進行轉機前的確認檢查。
4)維護電工對干熄焦高壓室進行檢查確認,操作干熄焦高壓系統需與201后臺值班長聯系確認后再操作。
3.2.1 匯報、簽字流程
1)為縮短鼓風機恢復時間簡化匯報流程,在鼓風機停機期間現場電氣操作由電氣值班班長指揮,值班班長在到達高壓室了解情況后應向段長匯報情況同時做鼓風機恢復供電準備。
2)在鼓風機運轉正常前電氣與鼓風機值班人員直接聯系鼓風機送電事宜不必向調度室匯報,待鼓風機運轉正常后向調度匯報,并根據調度指令逐步恢復各系統供電。
3)在事故狀態下臨時改變高壓設備停送電簽字程序,設備停送電由電氣人員對電氣設備進行檢查確認、崗位操作人員對機械設備進行檢查確認后電話聯系停送電事項。待事故恢復后補簽高壓設備停送電簽字手續。
3.2.3操作流程
1)當高壓停電后,電氣值班長3分鐘內到達201值班室,并指揮高壓室值班人員(2名)對201進行高壓恢復操作,指揮維護電工對干熄焦高壓系統恢復操作。
①電氣值班長根據實際情況3分鐘內停高壓失壓受電柜,將高壓受電柜小車搖至試驗位,并向調度匯報201實際情況,可在5分鐘內完成備用風機的送電工作,同時向機電段長匯報情況。
②電氣值班長和值班室人員5分鐘完成對備用鼓風機水阻柜檢查液位、對電機進行帶電纜絕緣測試,做好絕緣測試記錄,并進行送電。
③電氣值班長與冷鼓值班長聯系,說明備用鼓風機高壓已送電,供電具備啟動鼓風機條件。
④電氣值班長安排儀表和電氣各一名前往冷鼓機房對鼓風機儀表進行轉機前的確認檢查。
2)電氣另兩名值班電工15分鐘內完成焦爐和冷凝泵房電氣檢查恢復工作,后到201高壓室配合值班長進行恢復工作,維護電工10分鐘完成干熄焦高壓室的確認檢查及匯報。
3)待鼓風機運轉正常后向調度匯報,并根據調度指令和717段(718段)受電突發應急操作逐步恢復各系統供電。
3.2.4 717(I)段受電突發停電應急操作(2#鼓風機運行)
鼓風機備自投投用后,鼓風機高壓回路通過備自投自動切換至718段,低壓控制回路自動切換至低壓II段,鼓風機不停機;鼓風機備自投未啟用,717段停電后2#鼓風機自動停機,此時測試1#鼓風機電機絕緣,做啟動備用鼓風機準備。
717(I)段停電,潮流控制系統自動迅速關閉汽輪機蒸汽,切斷發電機出線柜。
1)201值班人員根據綜保、后臺電腦指示、信號、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動作情況、有無事故象征(如爆炸聲、火光、異味)等,準確判斷事故原因,并及時通報股份公司電調,自查判斷時間≤10分鐘。
2)當班班長再次確認站內有無故障
站內故障執行以下應急操作:
①、 迅速切斷717(I)段高壓受電柜。
②、 確認發電機出線柜已切斷
③、將717(I)段高壓受電柜小車搖至試驗位。
④、將干熄焦I段發電機出線柜小車搖至試驗位。
⑤、立即將故障點及原因匯報股份公司電調及焦化調度室。
⑥、將201高壓室717段其它饋出柜沒有分閘的立即手動使其分閘,并將小車搖至試驗位;將干熄焦I段在運高壓柜小車分閘將小車搖至試驗位。
⑦、將故障點切除高壓系統。
⑧、將以上操作處理情況如實通報股份公司電調,聯系確認恢復供電事宜。
如確認站內無故障執行以下應急操作:
①、迅速切斷717(I)段高壓受電柜。
②、將717(I)段高壓受電柜小車搖至試驗位。
③、將其他饋出柜沒有跳閘的立即手動使其跳開,并將小車搖至試驗位。
④、將隔離柜小車搖至運行位。
⑤、將母聯柜搖至運行位。
⑥、確認無誤后合母聯,用718(II)段帶717(I)段負荷;鼓風機備自投未啟用,對備用鼓風機進行送電準備,準備完畢后直接通知冷鼓值班人員,備用鼓風機具備送電條件,得到送電確認許可后鼓風機送電。鼓風機備自投啟用,鼓風機不停機。
⑦、依次將717(I)段需投運設備開關柜搖至運行位置,并通知焦化調度室按順序逐個啟動設備。
⑧、將以上操作處理情況如實通報股份公司電調,聯系確認恢復717(I)段供電及母聯解列操作事宜。
⑨、母聯解列操作聽從電調指令。
⑩解列完成后,將干熄焦發電機出線柜小車搖至運行位,按照并網要求進行并網操作。
3.2.5718(II)段受電突發停電(1#鼓風機運行)
鼓風機備自投投用后,鼓風機高壓回路通過備自投自動切換至717段,低壓控制回路自動切換至低壓I段,鼓風機不停機。
鼓風機備自投未啟用,鼓風機自動停機,此時測試2#鼓風機電機絕緣,做啟動備用鼓風機準備。
1)201值班人員根據綜保、后臺電腦指示、信號、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動作情況、有無事故象征(如爆炸聲、火光、異味)等,準確判斷事故原因,并及時通報股份公司電調,自查判斷時間≤10分鐘。
2)當班班長再次確認站內有無故障。
如站內故障執行以下應急操作:
①、迅速切斷718(II)段高壓受電柜。
②、將718(II)段高壓受電柜小車搖至試驗位。
③、立即將故障點及原因匯報股份公司電調及焦化調度室。
④、將其他饋出柜沒有跳閘的立即手動跳開,并將小車搖至試驗位。
⑤、將故障點切除高壓系統。
⑥、將以上操作處理情況如實通報股份公司電調,聯系確認恢復供電事宜。
如確認站內無故障執行以下應急操作:
①、迅速切斷718(II)段高壓受電柜。
②、將718(II)段高壓受電柜小車搖至試驗位。
③、將其他饋出柜沒有跳閘的立即手動使其跳開,并將小車搖至試驗位。
④、將隔離柜小車搖至運行位。
⑤、將母聯柜搖至運行位。
⑥、確認無誤后合母聯,用718(II)段帶717(I)段負荷;鼓風機備自投未啟用,對備用鼓風機進行送電準備,準備完畢后直接通知冷鼓值班人員,備用鼓風機具備送電條件,得到送電確認許可后鼓風機送電。鼓風機備自投啟用,1#鼓風機不停機。
⑦、依次將718(II)段需投運設備開關柜搖至運行位置,并通知焦化調度室按順序逐個啟動設備。
⑧、將以上操作處理情況如實通報股份公司電調,聯系確認恢復718(II)段供電及母聯解列操作事宜。
⑨、母聯解列操作聽從電調指令。
3.2.6 兩路供電全部停電應急操作
1)201值班人員根據綜保、后臺電腦指示、信號、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動作情況、有無事故象征(如爆炸聲、火光、異味)等,準確判斷事故原因,并及時通報股份公司電調。
2)201值班人員應立即檢查本站兩段帶有欠壓保護的饋出柜是否全部跳閘,沒有跳閘的應立即手動使其跳開,并及時通知股份公司電調。
3)準確判斷雙路停電原因,如屬于站內故障,迅速切除故障點,及時通報股份公司電調;如不屬于站內故障及時與股份公司電調溝通,確認恢復時間。并保證直流操作電源正常供電,以便來電后能及時進行正常操作,做好來電后的操作準備。
4)根據供電恢復情況確定鼓風機送電情況,原則為優先準備供電恢復線路上的制冷水、循環水、鼓風機設備供電。準備完畢后直接通知循環水泵房啟動循環氨水水泵。通知冷鼓值班人員備用鼓風機具備送電條件,得到送電確認許可后鼓風機送電。
3.2.7鼓風機因機械故障發生停機,電氣人員應迅速對備用鼓風機做送電準備,準備完畢后直接通知冷鼓值班人備用鼓風機具備送電條件,得到送電確認許可后鼓風機送電。
3.2.8鼓風機因低壓系統故障或DCS故障,電氣人員應迅速對備用鼓風機做送電準備,準備完畢后直接通知冷鼓值班人備用鼓風機具備送電條件,得到送電確認許可后鼓風機送電。(在鼓風機恢復運行后再去查找故障點及原因)
3.3化產工段
應急組組長:
組員:
職責:指揮、檢查事故狀態下應急操作進展情況,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大;將事故的發展情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檢查操作人員的自我防護和緊急疏散,對受困、受傷人員組織施救;積極組織恢復生產前準備工作。
事故發生后各界區主要能源(蒸汽)中斷后應關閉能源介質(蒸汽)總閥門及下液蒸汽吹掃閥門,并隨時查看各設備情況,并注意各罐、槽、井液位,做相關處理,防止流體溢出。等待調度指令恢復生產。
3.3.1冷鼓崗位
操作流程:鼓風機在發生突然停機后無論何種原因,鼓風機操作人員都應迅速對備用機做啟動準備工作,根據電氣送電情況確定啟動那臺風機。因運行鼓風機機械、自控故障應及時將信息反饋電氣高壓室要求電氣對備用鼓風機送電。
3.3.1.1操作人員安排
崗位人員:3名,停機后鼓風機操作人員3人,1人負責值班室內聯系匯報,2人負責按停機程序進行應急操作。
3.3.1.2備煤支援人員要求
事故發生后,備煤運行班當班班長帶領5名人員迅速趕至冷鼓機房二樓(五分鐘內),聽從冷鼓當班負責人的安排,嚴禁四處走動及亂動各設備。
停機后支援人員工作安排:1人負責對突停鼓風機進行盤車, 4人負責開備用風機入口閥門。
3.3.1.3停機后冷鼓操作
1)關閉運行風機出口閥 。
2)電捕撤電。
3)風機液力耦合器調至零位。
4)關閉鼓風機下液閥門。
5)DCS控制系統連鎖解除。
3.3.1.4恢復操作流程
若焦爐上升管為點燃放散,在啟動鼓風機時必須與焦爐聯系,確保上升管全部熄滅后,方可啟動鼓風機。
1)啟動風機的油路及水路系統并檢查油路、水路系統運行正常。
2)用蒸汽吹掃啟動風機機體內部并關閉啟動風機下液。
3)打開啟動風機的入口閥。
4)全開啟動風機小循環。
5)風機葉輪及電機部位進行盤車。
6)當班負責人通知電氣工段對啟動風機送電。
7)解除啟動風機聯鎖。
8)檢查高位油箱是否回油。
9)檢查耦合器是否打至零位。
10)逐一檢查以上啟動風機開機前準備工作是否到位,并填寫開機前巡查記錄表,有一項不合格不得轉機。
11)人員分配:由鼓風機崗位人員1人負責風機轉速調節,1人負責室內主操臺操作,1人帶4名備煤支援人員負責風機出口閥門開啟,1名備煤支援人員負責小循環閥門操作。
12)鼓風機啟動準備工作完成后(包括送電完成)通知調度鼓風機5分鐘后啟動。
13)啟動備用風機,檢查風機供油及各部溫度震動是否正常(啟動風機轉速600r/min)。
14)檢查完畢,風機逐步提速,在出口閥門開起時,同時關閉小循環閥門,將偶合器轉速提至1750 r/min后停止,風機閥門連續開啟,直至全開。
15)通知煤氣加壓機(氣柜),風機準備提速。同時檢查風機震動是否正常。
16)風機迅速提速越過喘震區,到正常轉速。
17)風機運行平穩達正常轉速后、立即投入連鎖保護。
18)開啟風機下液。
19)通知化驗煤氣氧含量,氧含量合格后電捕送電。
20)通知調度室鼓風機運轉正常,可恢復其他系統生產。
21)關閉故障風機的入口閥。
22)吹掃故障風機下液。
3.3.2煤氣加壓機崗位(氣柜)
鼓風機突停后,立即關閉羅茨風機出口閥門和煤氣外送DN800閥門,通知調度停止煤氣外送,所有電器開關復位。將放散水封高度將至7500mm。等待調度啟動通知。
生產恢復操作程序:
1)根據屏幕顯示及冷鼓的通知,風機啟動后,打開出口閥。
2)當羅茨風機機前壓力達到4000-5000pa時,啟動一臺羅茨風機,開啟DN400電動旁通閥門并通知調度,準備煤氣外送。
3)根據煤氣壓力變化,及時調節羅茨風機轉速,保證機前入口煤氣壓力(保持6000-7000帕)。
3.3.3冷凝崗位
循環氨水泵突停后,立即關閉循環氨水泵出口閥門并及時啟動柴油機泵。并隨時查看柴油機泵運行情況和循環氨水罐液位,及時向調度、工段匯報。如循環氨水不夠用,可用消防帶接初冷器制冷、化產水補充。
接到調度通知后啟動剩余氨水泵,待剩余氨水泵運行正常后,關閉柴油機泵出口閥門和柴油機泵,通知調度和煉焦。
3.3.4粗苯崗位
鼓風機突停后,立即關閉管式爐煤氣進口閥門,停止給管式爐加熱;關閉再生器與脫苯塔之間蒸汽閥門;關閉各冷卻器冷卻水進口閥門;若短時間停電做好來電開工前的準備,若長時間停電做好停工操作處理;所有電器開關復位。
3.3.5脫硫崗位
溶液泵突停后,立即關閉溶液循環泵出口閥門,防止溶液倒流造成二次危害;密切注意溶液循環槽液位,防止冒槽;若短時間停電做好來電開工前的準備,若停電時間超過1小時必須關閉熔硫釜,并關閉熔硫釜蒸汽進口閥門;所有電器開關復位。
3.3.6硫銨崗位
停電時如母液晶比過大,應適量補酸,提高飽和器母液酸度,防止堵塞;若停電時間長因參照停工操作安排停產。
3.3.7綜合供水崗位
立即關閉停止運行的制冷、化產水泵出口閥門;并隨時查制冷化產吸水井液位;所有電器開關復位。
接到電氣高壓室送電通知后立即啟動制冷水泵和化產水泵。
3.4煉焦工段
應急組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指揮、檢查事故狀態下應急處置操作進展情況,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大;將事故的發展情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檢查操作人員的自我防護和緊急疏散,對受困、受傷人員組織施救;積極組織恢復生產前準備工作。
3.4.1應急處置操作
事故發生后所有大車立即將主令控制器調至零位,并隨時查看各設備情況,做相關應急處理。等待調度指令恢復生產。
3.4.1.1上升管、集氣管
1)鼓風機停電,上升管崩開后,若結焦時間為32小時以上,可將上升管點燃;若結焦時間為32小時以下,不得點燃上升管。上升管點燃放散時,為避免高溫輻射損壞設備,126#-131#、226#-231#、132#-136#、232#-236#上升管不點燃。要將每臺爐的兩個放散管拉開放散,注意人員燒傷,注意集氣管壓力。如出現個別爐門冒煙著火,要將相對應的孔號上升管拉開,降低該孔的壓力。
2)循環氨水泵停電,焦爐組織人員迅速關閉兩臺爐的氨水總門,同時通知調度室。待氨水泵轉啟后,緩慢開啟氨水總門。防止集氣管溫度過高,送氨水過急,將集氣管拉裂。
3.4.1.2推焦時突然停電
焦爐班長要馬上組織人員迅速將推焦桿手動搖出炭化室,防止將推焦桿燒變形。焦側導焦柵內有紅焦時,要馬上用石棉布將導焦柵兩側油缸油管包裹住,用涼水冷卻,防止將油管烤壞,等待來電后,將剩余焦炭推出。
3.4.1.3裝煤過程中停電
要用石棉布把爐門兩側的火焰蓋住,防止火焰將大小彈簧燒變形。如后擋板已裝至爐門口,還要將后擋板用石棉布蓋住澆水,防止將后擋板燒變形。在裝煤過程中,除塵風機停電,如導煙車有電的情況下,迅速將導煙車開走。如導煙車也停電不能走行時,要將除塵孔的荒煤氣點燃,拉開除塵車防爆孔,防止除塵車爆炸。待導煙車來電后迅速將車開走。
3.4.1.4攔焦車在摘完爐門走行對位時遇停電
焦爐班長迅速組織人員將尾焦扒開,將攔焦推離摘開的爐門,防止將設備燒壞。在推車過程中一定要防止塌焦將人員燙傷。
3.4.1.5熄焦車接焦時遇停電
等待來電后再完成全部接焦操作。如長時間停電(十分鐘以上),班長組織人員將熄焦車推至熄焦塔熄焦。在推車過程中一定要防止攔焦車導焦柵內的紅焦掉落將人員砸傷,燙傷及燒壞設備。
3.4.1.6余熱鍋爐
停電后組織人員將1#、2#翻板打手動關閉,通知交換機翻板已關閉,等待恢復生產指令。
3.4.2生產恢復流程
3.4.2.1接調度指令,可恢復焦爐加熱的操作程序:1#、2#爐逐個恢復,按以下順序執行。
若上升管為點燃放散,在接到冷鼓轉機通知后,必須將上升管全部熄滅后,通知冷鼓上升管已全部熄滅,可以啟動風機。
1)吸力、壓力由手動改為自動,恢復設定值。
2)調整交換機,待各計量參數穩定后,將各計量表由手動轉為自動調節,各執行器調到自動調節。交換機來電后第一個交換采用手動交換,并檢查各參數設定值是否正常,使當前的煤氣與空氣的交換順序一致。
3)逐漸開啟預熱器前煤氣大閥門,根據末端壓力的變化,從后往前逐漸開啟加減考克,交換機工做好協調工作。
4)仔細檢查所有閥門、考克,確認恢復正常時,檢查水封箱,調整好水封高度。
5)根據煙道溫度與交換時間,合理地調整交換機,使得加熱恢復正常的換向。
3.4.2.2推焦車、攔焦車、裝煤車、熄焦車
檢查各車輛各動作正常,待交換機恢復正常后,四大車恢復生產操作,并將沒有推出的焦炭推出。
3.5備煤工段
應急組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組織人員到冷鼓支援;停運輸送設備;來電后恢復生產工作。
1)備煤中控室接到調度通知后,立刻通知輸煤運行班班長,迅速組織5人在5分鐘內趕至鼓風機房。
儲備煤工段支援化產工段人員名單如下:
輸煤甲班:
輸煤乙班:
輸煤丙班:
2)事故發生后,輸焦、輸煤第一時間將皮帶轉換開關打至“檢修”位,防止來電,系統自動啟動。
3)各崗位班長集中全班人員,清點人數。
4)各崗位班長合理安排人員,清理各皮帶系統倒轉散落的煤和焦炭,以便來電時及時生產。
5)組織好人員,等待調度安排其他工作。
3.6干熄焦工段
應急組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指揮、檢查事故狀態下應急處置操作進展情況,避免事故進一步擴大;將事故的發展情況及時向調度室匯報;檢查操作人員的自我防護和緊急疏散,對受困、受傷人員組織施救;積極組織恢復生產前準備工作。
3.6.1事故原因及影響
焦化廠外供電源由西鋼能源分廠總將變電所308、718格供應(10KV),停電分為717線、718線某路單獨停電或717、718線同時停電兩種形式。
3.6.1.1 鼓風機突停及影響
鼓風機發生突發停機事故,事故時間在1.5小時以內,干熄焦系統不受影響。
3.6.1.2 717或718線單路停電影響
1)對發電系統影響
干熄焦發電系統所發電量自717線送往焦化和西鋼用電設備使用,因此717線停電將直接影響汽輪發電機的安全穩定運行,連鎖將自動跳機。718線單獨停電,用電負荷較小波動將導致汽輪機甩負荷運行,較大波動將導致發電機故障汽輪機聯跳停機。
2)對干熄焦系統影響
當717線停電后,干熄焦系統待焦化201變電所合完717格和718格母聯后,干熄焦系統恢復供電。如鼓風機停機,焦化輸焦皮帶系統運行正常,干熄焦系統結合干熄爐料位降負荷運行,待焦爐恢復正常后,結合發電系統恢復情況投產,當皮帶系統停止后,干熄爐結合中間倉料位實時調整排焦量。如鼓風機未停機,可結合焦化輸焦皮帶及發電系統恢復情況調整生產負荷。
當718線停電后,如汽輪機正常運行,則干熄焦電力供應由發電機自帶,如汽輪機由于負荷波動較大停機后,則由717外線供應。干熄焦系統可結合717線停電處理原則,調整生產負荷,作好相應應急措施。
3.6.1.3 717與718線同時停電影響
717與718線同時停電,干熄焦系統將全面停電,循環風機、提升機、鍋爐給水泵等主體設備停機,干熄焦系統將啟動《干熄焦大停電事故預案》。高溫循環氣體將大量放散,高溫高壓余熱鍋爐停止上水、干熄爐內可燃氣體成分加速上升等等現象,將給周邊環境、員工安全、設備帶來重大隱患。
3.6.1.4 事故報告程序
事故發生后,中控主操立即通知調度室,聯系當班班長,班長做好人員清點,啟動停電應急預案。當班班長結合現場處置情況匯報工段長,由工段長匯報廠部領導。
3.6.1.5 應急處置基本原則
1)事故發生后,操作人員利用現有通信設施匯報所處位置、安全隱患、是否受困等;
2)主控操作人員嚴格按照事故操作流程進行,將事故損失及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3)部門領導或班組長結合現場實際,啟動應急預案,成立處置小組,處置原則是:先保職工安全、再降安全隱患、最后降低設備損壞程度;
4)事故發生后,在未經允許情況下禁止進入地下皮帶通廊、干熄爐頂區域;
5)恢復生產過程中,高壓設備啟動聽從調度室、值班電工統一安排,不得私自啟動造成二次事故發生;
6)員工在處置事故時,嚴禁單人操作,嚴格執行互保對子進入現場進行操作;
3.6.2預防、預警
3.6.2.1 危險源監控
干熄焦系統危險源為:高溫惰性循環氣體(75%N2)、有毒及易燃易爆氣體(6%CO、3%H2)、高溫高壓蒸汽(壓力9.5MPa,溫度540℃)。停電后,控制系統可通過UPS電源供電,可通過監控畫面確定蒸汽放散情況,輸焦地下通廊可通過CO、O2報警儀判斷泄漏點及警示區。
3.6.2.2 預警行為
事故發生后,中控人員可結合控制系統監測數據,及時通報給現場操作員工或現場應急小組組長,配合完成應急救援及現場應急事故處置等工作,并給現場操作人員予以警示、告知。
3.6.3應急操作處置措施
3.6.3.1 干熄爐工
3.6.3.1.1 停電后操作
1、干熄焦中控室主操立即將停電及設備運行狀態簡要匯報工段、調度室。并對發生事故進行分析,結合控制參數變化向各崗位進行通報;
a、通知電氣,聯系高壓變電操作員到干熄焦現場,查明原因,盡快送電。
b、通知汽輪機發電班,停止外供蒸汽。
c、停止干熄作業,通知煉焦工段改為濕熄操作。
d、通知皮帶班組檢查皮帶運焦狀況,防止高溫焦燙傷。
2、主控室立即通知現場人員手動關閉主蒸汽切斷閥及旁通閥,關閉汽包平臺緊急放水閥。手動打開主蒸汽放散閥,根據汽包壓力,調整主蒸汽放散,在保持汽包壓力不超壓的情況下,盡可能減少放散。保持汽包壓力<9.7MPa,將放散量關至最小直至全關。
3、通知現場操作人員,手動打開主蒸汽切斷閥后管道疏水閥。(因此時停電中控室電腦有UPS電源供應還能繼續工作,短時間內可考慮不用關閉切斷閥,根據遠傳壓力顯示,現場調節汽包壓力)。
4、現場關閉鍋爐系統所有排污和取樣的一二次閥(盡量降低蒸發量,保住汽包液位),關閉除氧器壓力調節閥。
5、現場人員立刻關閉空氣導入閥,并確認關度。
6、打開風機前后、旁通、空氣導入和排焦充氮閥,將氮氣充入氣體循環系統。觀察氮氣壓力是否正常(不低于0.4MPa)。調整爐頂壓力為正壓。
7、打開爐頂常用放散閥,觀察爐頂水封槽水位,若水位不能封住爐蓋,用工業水進行人工補充。
8、通知現場操作人員手動關上循環風機、除塵風機入口擋板。
9、做好現場員工安全防護工作,在干熄爐區域拉警戒帶或放置危險告知牌等進行危險告知,等待送電。
10、若不能及時恢復,現場手動打開一次除塵器緊急放散閥。
11、若不能及時恢復,且提升機提升紅焦或運載車上有紅焦等均等來電后進行操作,必要時要聯系消防車進行焦罐紅焦熄滅工作。
3.6.3.1.2送電后的操作:
1)班長及巡檢工立即趕赴現場檢查停電設備并做好隨時送電恢復的準備。
2)主控室操作人員停電后檢查各調節閥的開關狀態,確認各運轉設備冷卻水運行情況,隨時同現場巡檢工保持聯系,以確認現場各設備的運行情況,及各電動閥的開關狀態,做好送電后恢復的準備。
3)通知除鹽水站給干熄焦正常供水,啟動除氧器給水泵,調整除氧器壓力調節閥,待除氧器水位、溫度正常后,啟動加藥泵,啟動鍋爐給水泵,向鍋爐供水。
15分鐘之內能夠開啟給水泵,上水速度為40t/h;
15~30分鐘能夠開啟給水泵,上水速度為25t/h;
30分鐘之后開啟給水泵,上水速度為10t/h。
4)啟動干熄焦循環水泵,向水封槽正常供水(如果水分槽缺水則緩慢打開供水閥門)。
5)待鍋爐系統壓力保持穩定及液位達到-100mm后,最小轉速啟動循環風機,風量至4萬以上時,關閉緊急放散。如果汽包壓力升高過快,立即打開主蒸汽放散電動閥,維持正常升壓。
6)啟動除塵風機,待除塵系統運行正常后,根據干熄爐料位及焦爐的出爐計劃與電機車司機聯系,通知進行干熄操作。
7)確定旋轉密封閥及循環風機氮封是否正常、同時啟動自動給脂泵,自動啟動排焦系統。
8)現場操作人員首先將紅焦手動裝入干熄爐,檢查焦罐變形情況,確認無問題后投入自動運行狀態。
9)緩慢增加循環風量和排焦量。
10)增加負荷過程中,隨時注意系統參數變化及各設備的運轉狀況,如發現任何問題,嚴禁增加風量及排焦量,待問題解決經確認后方可升負荷。
11)根據爐水水質投入連續排污。
12)依據實際壓力、水位、溫度,將除氧器水位、壓力、汽包水位投入自動運行。
13)系統穩定后,聯系中控,通知調度,暖管后緩慢開啟主蒸汽切斷閥,恢復汽輪發電機蒸汽供應。
3.6.3.1.3注意事項
1)恢復過程中,密切注意氣體循環系統的壓力、溫度的變化,以及系統內可燃氣體成分的變化,如有異常,應及時消除,在消除之前嚴禁增加風量及排焦量。
2)系統恢復前要進行全面檢查,各專業進一步確認,包括檢修、儀表、電氣,作到中控主操和現場巡檢分工明確,恢復后要進行確認。
3)由于干熄焦現場設備復雜,現場同主控室要保持密切的聯系,經雙方確認后,方可對設備進行操作。
4)防止過熱器過熱的處置,在現場保持一、二次過熱器后疏水閥約5%~10%的開度。
3.6.3.2發電工
3.6.3.2.1停電后操作
1)事故停機后,檢查直流油泵是否啟動,啟動后保持潤滑油壓0.1-0.15Mpa。
2)當轉速低于0轉/分鐘時,如電力供應已恢復,則啟動自動盤車裝置,盤車時間4小時以后起機;當電力系統未恢復,則手動盤車。
3)注意熱井等液位情況,防治液位過高發生設備事故。
3.6.3.2.2恢復發電操作
1)發電機起動前準備
發電機在起動前全部機件必須仔細檢查,確保運轉條件齊備,啟動前應注意檢查下列事項。
a.發電機現場風道干凈。
b.軸承潤滑油系統暢通,潤滑油系統及其傳動情況檢查完好。
c.發電機冷卻系統的試運行情況良好,冷卻器的冷卻管路系統暢通,水源充分。
d.發電機的電阻測溫元件裝置、勵磁系統,校驗正確。
e.保護、測量、操作、信號和同期回路保護裝置的整定值正確。
h.發電機各部位的絕緣電阻符合要求。
i.起動前,應用盤車裝置來轉動轉子,以確保轉子部分沒有任何卡澀。
2)發電機起動
發電機在現場首次運行時,應逐漸加速,要監視軸承的振動和供油是否正常,注意觀察是否有異常的噪音,如摩擦聲,電干擾聲,碰擊聲等,任何異常都必須加以分析并妥善處理。當達到額定轉速時,必須檢查軸承的出油溫度,空氣冷卻器的供水等情況;
3)發電機并網操作
①當機組轉速達到額定轉速時,同步發電機在開路狀態下,合上勵磁開關,投入勵磁。
②選擇勵磁通道。
③增減勵磁,調整發電機電壓,使發電機電壓與電網電壓相同。
④投入同期,發電機自動并網。并網后退出同期投入,增加負荷。
⑤發電機增加負荷的規定
當發電機并入電網后,負載應逐漸增加,加載方式如下:
a.發電機并入電網后,首先將無功加至3MVAR。
b.慢慢調節汽輪機主汽門,使得有功功率達到所需值。
c.當負載達到50%后,盡可能放慢加載的速度,防止轉子線圈產生有害的殘余變形。
d.發電機定子線圈和鐵芯溫度超過55℃為熱狀態,低于55℃為冷狀態,在冷狀態下,發電機并入系統后,定子電流要逐漸增加;若系統急需負荷,可用手動加負荷,但每min不應超過8MW,直至額定值。
3.6.3.3 輸焦皮帶工
3.6.3.3.1 停電后的操作
1)事故發生后,皮帶系統自動停止,地下通廊照明設施停止,操作員工立即判斷自己位置,在應急照明下,盡快轉移至室外或通風處。
2)當所處位置較室外及通風較遠,可立即通過對講機等通訊設施,向主控報告自己的位置,可根據隨身攜帶的便攜檢測設備,及時向濃度低的地方轉移。
3)環境除塵等停機后,待送電恢復時,按照正常逆停順啟的啟動程序進行。
3.6.3.3.2 恢復運行操作
1)啟動環境除塵、軸流風機等設施,確保地下皮帶通廊可燃氣體成分等合格后,開始準備啟動皮帶系統。
2)利用中控遠程控制,依次啟動各條皮帶,運行正常后,佩戴便攜式檢測儀等對皮帶進行巡檢,檢查設備運行狀況。
3.7化驗中心
組長:
組員:
職責:負責監測煤氣放散點氣體含量和恢復生產時系統的氧含量
1)所有設備停電后關閉開關電源。
2)所有分析的煤焦試樣全部移出設備,等恢復供電后重新進行煤、焦試樣的分析。
3)做液體分析時突然停電,將所有分析試樣倒入廢液桶內,打開窗戶通風,人員及時撤離,以免中毒。
4)外出取煤氣試樣時遇停電,立即關閉取樣閥,人員及時撤離取樣地點。
5)自動采樣機采樣桿在煤車中采樣時,按下采樣機急停按鈕,關閉采樣機電源,禁止煤車啟動,手動將采樣機采樣桿盤車提起。
6)自動制樣機破碎煤樣時,按下制樣機急停按鈕,關閉自動制樣機電源,組織人員清理破碎機及皮帶上的煤樣。以免恢復供電后造成設備的堵塞。
7)關閉快灰儀設備開關電源,恢復供電后先開啟設備電源,再開啟設備開關,設備穩定30min后進行式樣分析。
8)鼓風干燥箱停電后,所有水分分析的煤、焦試樣全部移出設備,等恢復供電后重新進行煤焦試樣的水分分析。
4、生產系統恢復
1)冷鼓、煤氣加壓機恢復生產后應及時通知調度,調度接到匯報后,通知焦爐恢復加熱系統,并通知煤氣加壓機注意壓力調節。
2)焦爐恢復加熱后即給調度進行匯報,調度接到匯報后通知鍋爐、備煤系統恢復生產。
3)鍋爐恢復生產后即給調度進行匯報,調度在接到匯報后通知粗苯、硫銨、兩鹽、水處理、脫硫恢復生產,同時通報西鋼調度中心煤氣系統恢復供應。
4)各系統恢復生產后即給調度進行匯報。
5)調度確認各系統恢復正常生產后匯報總指揮及相關領導。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