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工作站是由快速數字信號發生器、高速數據采集系統、電位電流信號濾波器、多級信號增益、IR降補償電路以及恒電位儀、恒電流儀等組成的電化學測量系統的簡稱,可用于控制和監測電化學池電流和電位以及其它電化學參數變化,實現循環伏安法、交流阻抗法、交流伏安法、電流滴定、電位滴定等多種電化學測量方法,用于特定物質含量測定及電化學性質的表征,在生產和科研中一直保持著重要的地位。
因電化學工作站廣泛地應用于物理電化學、燃料電池、鋰電池、太陽能電池、隔膜、超級電容器、傳感器、涂層、緩蝕劑等研究和開發領域,且其應用關系到人身安全、工業生產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故而,為了保障電化學工作站的產品質量以及測量結果的準確可靠性,制定合理規范的電化學工作站的校準方法勢在必行。
9月2日,全國生物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了《電化學工作站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并面向社會各專家及委員公開征求意見。
根據公告,我們可知該標準規范是由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承擔起草的,參考了YY/T 1074-2002 《外科植入物 不銹鋼產品點蝕電位》、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JJF 1059.1-2012《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等文件,是按照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要求編制的,適用于配置三電極系統、具有恒電位及循環伏安功能的電化學工作站的校準。
本規范構架上包括有范圍、引用文件、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校準方法、校準結果表達、復校時間間隔、附錄等幾個部分。從內容上看,標準不僅介紹了電位示值誤差、電流示值誤差、峰電位重復性這三種計量特性以及環境、校準用儀器及試劑是會影響校準結果的因素,還對電位示值誤差、電流示值誤差、峰電位重復性進行了詳細說明。此外,由于復校時間間隔的長短是由儀器的使用情況、使用者、儀器本身質量等著多因素所決定的,因此,送校單位可根據實際使用情況自主確定復校時間間隔,但為了其檢測結果盡可能的準確,該規范建議復校時間間隔不超過1年。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國內外尚無通行的電化學工作站校準方法,各檢測實驗室對于電化學工作站的校驗項目、方法、結果的處理也各不相同,相信本次標準的實施能有效提高電化學工作站在科學研究和工業生產中對物質定性定量研究的準確性和速度,為此,希望廣大專家委員能在認真研核后,提出合理的反饋意見和修改建議,以助推該標準順利落地。
參考資料來源:全國生物計量技術委員會
附件:《電化學工作站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相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