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品:
1.食用植物油 共103份,其中包括大豆油8份、葵花籽油6份、玉米油8份、茶籽油6份、花生油32份、芥花籽油5份、橄欖油14份、芝麻油9份、調和油15份,購自深圳各大超市。
2. 煎炸廢棄油脂共24份,采集自深圳市多家餐飲企業。
3. 餐廚廢棄油脂共36份,分季節采集自深圳市騰浪再生資源發展有限公司和深圳瑞賽爾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均為深圳市餐廚垃圾集中處置定點公司。
4.精煉地溝油共25份,本課題組參考犯罪團伙供述,確定了地溝油精煉工藝,采用餐廚廢棄油脂為原料,經過蒸餾脫臭、吸附脫色、堿煉脫酸,制備而成”。
儀器:
德國AIRSENSE公司的PEN3便攜式電子鼻系統,該電子鼻包含10個金屬氧化物傳感器陣列。
檢測指標:
各樣品的氣味信息
實驗過程:
50ml錐形離心管中,每管裝20 ml樣品,用保鮮膜封緊管口,靜置1 h,使其頂部氣體成分穩定后,采用頂空采樣,進行測量。氣體的進樣速率為400 ml/min,載氣的速率為400 ml/min,清洗時間為100s,準備進樣時間為10s,進樣掃描時間為50 s。取40s~42 s處的信號作為分析的時間點,提取數據,用主成分分析(PCA)和線性判別分析(LDA)方法對樣品進行分析。
實驗結果:
利用電子鼻采集各樣品的氣味信息,通過數據主成分分析(PCA)和線性判別分析(LDA)2種方法進行分析和判定。結果電子鼻可以相互區分食用植物油、餐廚廢棄油脂和精煉地溝油,無法區分食用植物油和煎炸廢棄油脂。結論本實驗結果表明,經過系列的氧化及劣變過程,地溝油中的氣味分子成分與正常楠物油相比已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結論:
嘗試利用電子鼻技術建立-種簡便快速的鑒別食用植物油與地溝油的篩查方法,電子鼻技術作為鑒別地溝油的一種新興手段,值得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