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 政策標準】石油化工、環境污染控制和新材料制備行業與催化劑的使用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大約有80%的反應離不開相應的催化劑。催化劑在制備過程中,為了確保其活性、選擇性、耐毒性和一定的強度及壽命等指標性能,常常挑選一些貴金屬作為其主要成分,而貴金屬催化劑是石油化工的核心技術之一,能改變化學反應速度但本身又不參與反應。
據了解,全球每年產生的廢工業催化劑約為50萬~70萬噸,其中含有大量的鉑族貴金屬及其氧化物,有時他們的含量甚至遠遠高于貧礦中相應組分的含量。近年來鉑族催化劑在化學工業的發展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檢測、回收廢催化劑中的貴金屬勢在必行。
前不久,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提出、全國有色金屬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 243歸口的《石油化工廢鉑催化劑化學分析方法鉑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發布,計劃于2020年5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正式實施。
該規范由徐州浩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省工業分析檢測中心、有色金屬經濟研究院、北礦檢測技術有限公司、西安凱立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國標(北京)檢驗認證有限公司、國合通用測試評價認證股份公司按照GB/T 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實施后將代替GB/T 23524-2009《石油化工廢催化劑中鉑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與GB/T 23524-2009相比,除了編輯性修改外,該標準對技術要求進行了修改,包括采用鹽酸和氯酸鈉氧化絡合鉑的方法替代原有標準中氯氣氧化絡合方法等。為了確保檢測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與科學性,本標準不僅明確規定了儀器的分辨率、穩定性、光源等工作指標,還詳細描述了以硫酸溶解試料、鹽酸和氯酸鈉氧化絡合鉑,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儀在選定的最佳工作條件下測定鉑含量的具體步驟。
盡管催化劑在使用過程中某些組分的形態、結構和數量會發生變化,但從廢工業催化劑中回收貴金屬,不僅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更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廢催化劑帶來的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國鉑族金屬資源稀少,相信隨著項目的推進與實施,我國能對廢鉑催化劑中的所測定出的所有鉑族金屬資源作為二次資源加以回收利用,實現資源循環利用,以得到品質極高的貴金屬。
附件:
《石油化工廢鉑催化劑化學分析方法鉑含量的測定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