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 政策標準】藍綠藻又稱藍藻,由于藍色的有色體數量最多,所以宏觀上現藍綠色,是地球上出現的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體。在一些營養豐富的水體中,有些藍綠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成為“水華”。
水華具有嚴重的危害性,首先,它會嚴重污染水環境,造成水中生物死亡;其次,許多藻類會散發出惡臭,對空氣環境形成負擔;水華爆發也會給供水造成影響,如藍藻一類的有毒藻類進入食物鏈后,還會危害人類健康。
我國水域水華頻發,如太湖、巢湖、滇池等湖泊都深受水華折磨。每次水華爆發都給人類和自然帶來了巨大損失。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在治理水華中投入了大量財力、人力、無力,然而水華治理任重道遠,時至今日我們也沒能將這些湖泊從水華這灘“泥沼”中徹底拉扯出來。也正是因為如此,對于藍藻進行監測,變得尤為重要。
目前,國內外對葉綠素的檢測主要依靠實驗室方法檢測,國內在藍藻密度在線監測儀研發方面仍處于起步階段,尚無該類儀器系統的技術性能要求、性能指標及檢測方法的總體技術要求。為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提高我國水體環境在線監測的能力,實現水質監測的自動化和現代化,達到地表水水質監測預警污染源總量監測與控制的目的,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組織制定了《藍藻密度在線監測儀》團標。目前,該標準的征集意見稿已經完成,正在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社會各界可在核驗后對標準內容提出建議和修改意見。
據了解,該標準是先進性、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進行編制的,同時兼顧標準的目標性、統一性、協調性、適用性、一致性和規范性要求。該標準規定了藍藻密度在線監測儀的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標志、使用說明書、包裝、運輸和貯存,適用于熒光法檢測環境水中藍藻密度的在線測定。
水華治理難,但我們相信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以及環境治理力度的不斷加強,藍藻會被控制在“無害”范疇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