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川儀調節閥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部工藝組工藝員劉平的手機里看到了這樣一組照片。一張是不少工人忙碌地操作機械設備,一張是偌大的工廠里只見到機械臂揮舞……談及智能制造帶來的大變化,劉平提到了一個小細節——工人的著裝變整潔了,滿身的汗水沒有了。工人著裝的變化與生產方式的轉變息息相關。
過去,排產、物料分配都靠人工,物料堆得跟山似的,工人要挨個找準、找齊一臺成品所需的配件,浪費時間不說,很容易搞得“灰頭土臉”,滿身是汗。“你看,現在我們公司工廠車間內,投入了大量的自動化生產設備,建成了主數據和總線系統、數字化交付平臺等先進的信息化系統。”劉平說,這些信息系統加快推進精益生產,從訂單、設計、生產到售后,都是全流程數字化控制。車間零件全部附上了二維碼,實現了全過程跟蹤追溯,生產現場井然有序。“車間更敞亮了,工人的著裝變整潔了。”劉平說。劉平說,近3年通過智能制造項目的實施,產能持續提升,公司實現了跨越式增長,并打造了重慶市工業設計中心、數字一體化設計制造中心等高水平科技創新平臺。去年,公司還入選了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是重慶僅有的兩家入選企業之一。新時代,數字化應用越發廣泛,對產品研發、產能及質量提升起到了顛覆性的作用。“我們將堅持創新理念,以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