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峰 通訊員 陶亮 趙國翔 粱秀萍)截至2月15日,長慶油田在頁巖油慶H38平臺開展無水工程工藝技術攻關試驗的3口井,累計注入二氧化碳超萬噸,節水2.78萬噸,相當于減少了0.4萬噸原煤的碳排放量。目前,3口井已投產26個月,單井初期日產量達20.6噸,最高日產量突破30噸,各項技術指標優于設計目標,井均累計產油量達1.13萬噸,收到壓裂提產、減水和降碳減排多重效果。
至此,長慶油田開展的多項無水工程技術攻關研究與探索試驗,目前累計應用井數達1200余口,用水量減少近百萬噸,綜合減水率達到15%以上,形成鉆、試、投一體化無水作業體系,成為非常規油氣開發建設鉆完井、試油氣、采集輸等全業務流程減水、無水作業模式的“風向標”。
按照國家“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整體部署,以及“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水資源保護措施和要求,長慶油田結合實際,統籌制定油氣田勘探開發和生態保護目標,以合規取水、合格注水、節約用水為開發主線,部署重點工作、強化責任落實,強力推行無水開發工程技術,向著建設“綠色油田”目標邁開新步伐。
長慶油田科研人員立足鄂爾多斯盆地水資源匱乏的情況,面對隴東主力油區黃土塬地貌,地形構造復雜,水資源極度匱乏的現狀,以及頁巖油開發在鉆井、壓裂液重點施工環節水需求量大、供求矛盾突出的實際,主動擔當,圍繞無水鉆井、減水壓裂、水資源循環利用三大技術方向,開展了多項工程技術攻關研究與探索試驗。
在礦場生產攻關中,科研人員研發形成了多套可回收壓裂液體系,形成以可回收壓裂液規模應用、配套機雜/離子快速處理技術、簡易重復利用水質標準為核心的經濟回用模式,在長慶油田儲層改造全面實施應用,實現返排液100%閉環回用;攻關形成采出水直配壓裂液體系,體系抗鹽能力由傳統壓裂液提升到新標準,黏度保持率大于75%,優化形成在線配液工藝,在頁巖油完成先導性試驗3口井92段,單段最高使用量1190立方米,占比超70%;同時,通過搭建二氧化碳壓裂可視化監測平臺,量化二氧化碳壓裂裂縫擴展控制機制、能量波及范圍、驅油與埋碳效率方面基礎研究,創新形成了二氧化碳區域增能和泡沫減水壓裂等核心技術,成為提產減水的主要工程手段,為油田無水開發提供了技術儲備。
目前,長慶油田全面踐行和實現綠色低碳戰略目標,持續深化基礎實驗聯合研究,升級完善減水無水工程技術,健全規范生產組織相關制度標準,保障實施方案高效運行,帶動工程領域的工藝革命,為上游企業油田綠色高效發展開辟了新路徑,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綠色可持續高效發展。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