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上肩負著重要使命任務。2月20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召開2024年度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經濟運行新聞發布會。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認為,2024年是筑底企穩的一年,是穩增長的一年,是進出口“量增價降”的一年,是穩中求變的一年,是保障能源安全和糧食安全重要貢獻的一年。我國石化行業貫徹新發展理念,把握“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十二字”方針,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狠下功夫,經濟運行基本穩定并取得新突破,主要體現在“三個穩定增長”:一是行業收入穩定增長。二是企業數量穩定增長。三是生產消費穩定增長。
2024年,我國石化全行業在保持經濟運行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創新驅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綠色低碳轉型、智慧化數字化升級、國際合作與交流、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發展以及園區建設與管理、產業協同與產業集群培育都取得了新的進步和成效,全行業收入、利潤和進出口總額、油氣與化工收入及利潤表現優于2023年。傅向升表示,2025年,我國石化行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將會增加,新的挑戰也許更多,只要客觀冷靜看待當前經濟形勢,既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又把握大勢、積極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強化創新、奮發有為,穩中求進定能取得新成效,石化強國目標定能取得新突破。
行業經濟運行實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
2024年以來,全球經濟增長動能偏弱,地緣政治沖突、國際貿易摩擦等問題頻發,外部環境趨于復雜嚴峻和不確定。傅向升分析,2024年是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形勢復雜嚴峻的一年。國際政治環境復雜多變,區域動蕩持續加劇,全球經濟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同時,我國經濟增量近8000億美元,增量相當于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體量,體現了我國經濟的重要地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副主任劉國林介紹,2024年,我國石化行業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克服了下游市場需求不足、產品價格低位徘徊、企業效益明顯下滑等不利因素影響,行業經濟運行實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再構建新型工業化進程中邁出堅實步伐,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發力、穩步推進,產業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糧食安全和全社會經濟穩步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一是行業工業增加值實現較快增長,增速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2024年,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比同期全國工業增加值增速高1.1個百分點,比2023年增速下降1.5個百分點。
二是行業生產總體保持增長。原油產量達到2.13億噸,實現產量“六連增”;天然氣產量2463.7億立方米,連續八年增產幅度超過百億立方米;我國主要化學品總產量同比增長7.2%,增速比2023年回升1.2個百分點。
三是我國能源和主要化學品表觀消費量基本穩定。原油表觀消費量7.64億噸,同比下降1.0%;天然氣表觀消費量4244.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0%;我國主要化學品表觀消費量同比增長6.1%,增速比2023年低0.1個百分點。
四是行業產品價格水平總體回落。油氣開采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同比下跌0.4%,化學原料和化學品制造業同比下跌4.1%。
五是行業營業收入保持增長,但是利潤下降。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數量超過3.2萬家,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6.28萬億,同比增長2.1%;實現利潤總額7897.1億元,同比下降8.8%。
六是進出口貿易總額下降,主要化學品出口量較快增長。全行業進出口貿易總額9488.1億美元,同比下降2.4%;合成樹脂、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單體出口量同比增速均超過20%。
七是行業投資額增速回落。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下降1.8%,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8.6%。
傅向升分析,從全年數據特別是同比數據來看,石化行業確實呈現出“筑底企穩”的態勢,由此推斷2024年全行業經營業績,特別是效益將是“十四五”的谷底。2025年將是再創佳績的一年。
全行業存在“增產增收不增利”現象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加劇,全球能源供需格局與轉型深度調整,世界石化產業的布局與調整也呈加速態勢,我國石化產業因總體規模、產業集中度、整體水平和競爭力,已經成為世界石化產業的重要一極。傅向升認為,我國石化產業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不僅影響著世界,而且也深受世界石化產業布局與調整的深度影響。2025年,我國石化產業面臨的新形勢與新挑戰主要有:世界經濟周期的低迷期、我國“十四五”規劃的收官期、石化產業面臨深度調整的陣痛期、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的關鍵期。面對全球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我國石化骨干企業、石化行業也要在加快國際化布局的同時,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上下功夫。一方面做好東部與西部、沿海與內陸石化基地、化工園區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的布局與協同,在此基礎上加快產業結構、產品結構以及人才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在差異化中高端發展,在市場互補中實現循環。另一方面以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石化行業強化創新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升級和結構優化,加快傳統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和產品的高端化、差異化和精細化。
傅向升介紹,2024年,我國石化行業取得了新的進步和成效。一是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進步,推動了行業技術革新。二是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踐行了環保理念。三是數字化智慧化升級加速,提升了行業效率。四是國際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深化,拓展了全球市場。五是民營經濟與中小企業發展良好,增添了行業活力。六是園區建設與管理更趨完善,產業協同與產業集群培育成果豐碩。但是,我國石化行業因受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又疊加部分產品市場需求不足、產能增速過快、“內卷”式競爭加劇。在調研中了解到,2024年下半年以來企業經營中的困難和挑戰明顯增加,尤其是效益持續下降,很多企業反映產品價格降到了近年的低位。對于2025年,很多企業家認為,仍然需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點,仍然要做好過冬的準備。2024年,全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1%、進出口總額與上年基本持平,都保持了基本穩定,但利潤總額卻同比下降8.8%,大多數石化企業乃至全行業,都存在“增產增收不增利”現象。
我國石化產業正面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國際市場低迷、“脫鉤斷鏈”的外部挑戰和供過于求、低端過剩、價格“內卷”等內部挑戰,高質量發展到了爬坡過坎、深度調整的攻堅階段。2024年,我國石化行業利潤同比下降主要是產品價格低位,但也存在成本因素、管理因素。傅向升認為,我國石化行業效益下降原因一:全行業每百元營業收入成本增加,虧損企業虧損額擴大。效益下降原因二:全行業應收票據和賬款全額增加,庫存占用資金量巨大。效益下降原因三:管理費用上升,全行業營業收入利潤率和化工板塊營業收入利潤率均處歷史低點。劉國林表示,從2024年季度環比情況看,行業營業收入呈現“N”型波動,而利潤總額呈現前高后低。營業收入和利潤兩項經濟指標在前三季度均出現倒“V”字型走勢,第四季度走勢出現分化,營業收入環比小幅回升,利潤總額環比繼續走低。
推動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穩中求進再上新臺階
當前,全球石化產業艱難前行,我國仍然是全球石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傅向升分析,2025年經濟運行將好于2024年,但還將是困難和挑戰較多的一年,我國石化行業高質量發展和經濟運行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好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統籌好培育新動能與更新舊動能的關系、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正視困難,堅定信心,扎實推動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穩中求進再上新臺階,確保“十四五”規劃任務目標的圓滿完成。傅向升強調,做好2025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的各項工作,須突出以下重點:一是聚焦“穩中求進”總基調,努力做到以進促穩有新突破。首先,要在“穩”字上下功夫,確保全年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的平穩。在穩的前提下突出當前的產業政策、結合“十五五”規劃的縱深部署,認真研究如何“進”。其次,要在“以進促穩”上下功夫。要做到高質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必須既要穩中求進、更要以進促穩。再次,實事求是地分析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面臨的挑戰。
二是突出效益核心,降本增效穩增長。2024年石化行業利潤同比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產品價格低位,但也存在成本因素、管理因素。2025年降本增效的空間和潛力是有的,虧損企業扭虧是全行業降本增效重中之重的任務。降本方面,降營業成本、降管理費用、降財務費用是重點;增效方面,降應收、減庫存是重點。要在推進改造升級、加強運行監測、強化產能預警的同時,推動行業自律、提升本質安全,不斷開拓市場、穩增長、增效益。三是強化戰略調整,既做優增量又盤活存量。首先是戰略轉型。在加快數字化升級、不斷優化老舊設備運營穩定和提升競爭力的同時,推進向高附加值產品的轉換,加快向綠色化工產業的轉型,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其次是國際化。在“低端過剩,高端短缺”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內卷”式競爭加劇、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的情況下,通過國際化布局置身發達市場同臺競爭,既在國際環境和市場中把握發展機遇,邁向世界一流,又規避了貿易摩擦和不公平的貿易待遇。
四是強化創新驅動,加快新質生產力發展。要破解諸多瓶頸制約、應對復雜嚴峻的挑戰,唯一途徑就是實現高質量發展,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在于加快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通過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促進石化產業降碳減污,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方式轉變,助力“碳達峰碳中和”;通過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大世界級石化基地和產業集群的培育力度,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加快實現石化強國目標。
五是戰略引領,高質量做好“十五五”規劃的縱深部署。2025年將正式進入“十五五”規劃編制階段,除了廣泛聽取意見、廣泛征求意見、認真編制好全行業總的發展規劃外,各專業協會還要同時研究、編制好本行業的“十五五”發展規劃,相關業務部門或專業委員會還要研究編制科技創新、綠色發展、化工新材料、現代煤化工、精細化工、化工園區、數字化轉型等專項規劃,最終形成由全行業、分行業與專項規劃構成的完整的“十五五”發展規劃,成為邁向石化強國目標的前瞻性、指導性的發展綱要。(中國工業報記者 孟凡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