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瑤 通訊員 曹紅強)3月5日,記者從華北油田獲悉,該油田通過簡化優化工藝、生產用能“電代油”、技術創新降低損耗等方式,在保持原油產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帶動能耗持續降低。今年前2個月,油氣商品量綜合能耗較去年同期下降0.4%。
今年年初以來,華北油田深入貫徹效益開發理念,對97座大中型站場進行全面“體檢”,精準摸排油氣商品率構成情況,確定了以參數優化、站場簡化、清潔替代為核心的技術路線,以“機泵調改提效率、管網優化降壓損”“精細參數運行、區域功能整合、流程簡化優化”為著力點,打造華北油田低碳生產示范區。各單位通過“技術+管理”深度融合,形成了符合各自區域特點的油氣節約技術序列,系統性解決節能工作的難題。
精調參數深挖潛能。華北油田各單位以節能降耗為抓手,深入分析各站場運行現狀,整合生產數據,利用智能平臺跟蹤分析原油商品率,對站場的壓力、溫度、流量等參數進行精準優化。針對負荷率低的站場,實施調整集油溫度和加熱爐運行參數、替換高能耗設備、高低壓分注等措施,使站場運行效率大幅提升,實施井系統效率提升3.1%,注水系統效率達55.89%,能耗顯著降低。其中,二連分公司迭代升級不加熱集油在線監測系統,將井口回壓、回站溫度作為重點監控參數,累計實施252口井,使試驗區塊摻水溫度下降6至8攝氏度,熱損耗大幅減少,降低自用油消耗342噸。
優化工藝“減負快跑”。二連油田地面系統龐大、站場分散,不易集中供熱。冀中地區的老油田由于地面水處理系統的適應性降低,增加了降本增效的難度。針對這些痛點,華北油田把簡化優化地面系統作為提升油氣商品率的重要舉措之一,形成了以大井叢、軟件量油、穩流配水、單管常溫串接集油、高效三相分離為主體的地面工藝技術,通過流向調整,進行區域集中處理,19座站場成功降低了能耗和處理成本;用單管及摻水替代三管伴熱集油工藝,單管占比大幅提升,減少原油、天然氣消耗。2024年,公司集輸系統綜合能耗下降15%,其中采油五廠利用澤90井高溫采出液,為深南油田原油生產、集輸、儲運提供伴熱,推動能耗持續降低。
綠能驅動“加速換擋”。華北油田統籌實施低碳建產與節能瘦身,持續推進綜合能源利用工程。在潛山油藏、留北油田、巴彥油田采取工藝優化、余熱梯級利用、光熱規模利用等措施,積極實施10個低碳生產建設項目。其中,穩步推進任一聯零碳聯合站、大王莊清潔能源替代、巴彥油田18兆瓦光伏發電以及冀中油氣和新能源融合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全方位推動油田用能結構轉變。各單位充分發揮自有土地、電網等優勢,大力發展清潔電力項目。蘇橋儲氣庫天然氣壓差發電項目,開創了天然氣余壓、余熱資源化利用新模式,累計發電567萬千瓦時。采油三廠留路油田光伏發電站將余熱高效利用和清潔發電有機結合,實現燃油、燃氣全部替代。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