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涵 記者 栗倩瑋)3月25日,筆者在長慶油田油氣工藝研究院了解到一組數據:截至目前,長慶油田累計應用減水無水工程技術的井為1200余口,綜合減水率超15%,節水超百萬噸。
近年來,長慶油田以國家節水行動方案為統領,嚴格遵循“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要求,將合規取水、合格注水、節約用水作為開發主線,構建起“管生產必須管水,像管油氣一樣管水”的全員責任體系。
管好用好水資源,需要挖掘生產經營全過程的節水潛力。長慶油田瞄準減水無水壓裂、水資源循環利用、非水介質補能和無水鉆井四大技術方向,開展節水減排技術革命。在隴東國家級頁巖油示范區,技術人員通過創新二氧化碳減水壓裂技術,在典型示范區H38平臺3口井累計注入二氧化碳超萬噸,節水2.78萬噸,單井日均產量突破30噸,實現“減水、提產、埋碳”三重效益。通過攻克高礦化度采出水處理難題,研發了高抗鹽壓裂液體系,采出水利用率超70%,返排液實現了100%閉環回用。通過構建“鉆、試、投”一體化無水作業體系,覆蓋了非常規油氣開發全鏈條,成為行業減水技術標桿。
近年來,長慶油田始終將節水行動與生態修復深度融合。在陜北黃土高原,關停搬遷王窯水庫保護區周邊油井百余口,筑牢延安50萬群眾飲用水的安全防線;在內蒙古毛烏素沙地,通過封井復綠、應用微生物污泥處理等技術,讓一度消失的蓑羽鶴重返故土;在隴東頁巖油示范區,首創“30畝地撬動4萬畝資源”集約開發模式,使井場與青山綠水相融共生。
“下一步,我們將構建完善油田水資源循環利用全流程閉環,推動水資源管理和節水工作再上新臺階。”油氣工藝研究院一級工程師薛小佳說。從“一滴水的精打細算”到“一片綠的堅韌守護”,長慶油田以“減水開發”“無水開發”踐行能源行業未來節水模式,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