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折群)“大屏顯示的是長慶石化廠區及半徑3公里范圍內周邊的環保監測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廠界非甲烷總烴檢測值遠低于國家標準。”3月21日,長慶石化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為訪客講解公司的網格化監控預警平臺。
黃河流經的汾渭平原是國家大氣污染防治主戰場,長慶石化主動將企業環保標準與黃河保護需求精準對接,聚焦異味治理難題,堅持抓源頭、控中間、治末端,書寫出保護黃河生態的“清潔”答卷。
針對煉化行業VOCs(揮發性有機物)治理難題,長慶石化率先建成國內領先的VOCs網格化監控預警平臺,布設4個廠界監測站、12個廠內環保監測點和可覆蓋方圓3公里范圍的激光雷達掃描監測系統,實時跟蹤污染物濃度并精準溯源。
依托“5G智能煉廠”建設成果,長慶石化采用智能傳感、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建立視覺識別智慧預警、VOCs網格化動態管控、HSE現場管理、雙重預防和工控網絡態勢感知等5套智能化系統,主動分析預警信息,實現全面動態風險管控。目前,長慶石化加熱爐二氧化硫實現近零排放,氮氧化物遠優于環境績效A級企業的指標要求。
為精準實施“一點一策”異味治理,長慶石化組建專業的“嗅辨師”隊伍,常態化開展全廠區異味源排查,形成“一源一檔案”精細化治理模式。針對裝卸、儲運等關鍵環節,完成火車密閉裝車改造,配套密閉裝車鶴管及油氣回收系統,避免油品揮發逸散。近年來,長慶石化常態化開展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技術)檢測,進行密封點重新識別和建檔,執行更嚴格的內控泄漏標準。此外,催化煙氣脫硫脫硝除塵、污水處理含烴廢氣治理等工藝技術的投用,使長慶石化“無異味工廠”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