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之前,重慶市墊江縣沒有一家閥門企業;而就在短短兩年間,這里已有21家閥門企業落地投產,另有37個閥門項目已簽約。墊江閥門產業何以成為當地特色產業?
“從零起步,發展成一個產業集群,看似‘從無到有’,實際上‘有跡可循’。”墊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劍梅說,墊江歷史上雖然沒有閥門企業,但在浙江溫州,有約5萬名墊江籍技術工人從事閥門制造行業,遍布閥門研發、制造、銷售等上下游產業鏈,不少墊江人還從學徒工干到了閥門企業的老板。在東部地區產業向西轉移的過程中,這成為墊江發展閥門產業的契機。
閥門廣泛應用于化工、冶金、水處理等多個領域。墊江靠近重慶長壽、涪陵、萬州以及四川廣安四大化工園區,閥門市場需求旺盛。
明確了發展閥門產業的可行性后,墊江開始了打開“閥門”的第一步——以鄉情為紐帶,以服務作保障,引入部分墊江籍企業家,在墊江打下閥門產業基礎。
2023年年初,墊江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隊前往溫州招商,拜訪了數十家閥門企業。想回家鄉發展的墊江籍企業家還真不少——他們在外漂泊多年,回鄉愿望強烈,并且溫州產業發展用地緊缺,很多企業有向內地轉移的計劃。
“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可以滿足我們企業生產經營的需求,同時我也很樂意為家鄉發展做貢獻。”旭騰閥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洪軍說,當時他的心情很激動,但也有一些顧慮。
閥門包含多種零部件,每個零部件往往由不同的企業制造。當時,墊江沒有閥門產業基礎,張洪軍擔心回鄉辦廠后沒有上下游企業配套銜接會導致企業物流成本增加。
“能不能把整條閥門產業鏈都搬到墊江?”張洪軍試探性的提問讓墊江縣有關負責人有了新思路:改變以往點對點招商、單個項目落地的策略,系統推進閥門全產業鏈招商。為此,墊江縣將閥門上下游配套企業情況摸了個遍,并為相關企業配備了專屬服務專員,“一對一”服務項目簽約、落地、建設、投產全過程。
當年5月,一眾墊江籍企業家帶著人才和資金回到家鄉,投資閥門項目25個,涉及閥門鑄造、鍛造等多個產業鏈環節,協議投資21億元。11月,6個項目開始投產,從落地動工到建成投產,用時僅半年。
產業鏈的逐漸完善產生了集聚效應,一些企業主動找上門來。重慶渝鑄閥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賢敢原本在溫州經營一家閥門企業,他瞅準了墊江的區位優勢和發展前景,選擇將部分生產線搬到這里。
“墊江引進的閥門企業涉及閥門生產各環節,上下游產業鏈齊全,可免去很多后顧之憂,有效節約物流成本。”楊賢敢說,他在溫州的企業有不少墊江籍員工,他們有回鄉發展的愿望,墊江的閥門產業發展起來,他們就能夠在“家門口”就業。
“以前我常年在外打工,現在墊江有了閥門廠,我不僅能在家鄉穩定就業,還能陪伴孩子成長。”渝鑄閥門公司工人劉容說。
楊賢敢說,目前渝鑄閥門公司里90%以上的員工都是墊江本地人,未來企業擴大規模,將為當地創造更多就業崗位。
劉劍梅介紹,下一步,墊江將不斷完善閥門產業研發、生產制造、銷售各鏈條,幫助閥門企業打通西部市場,推動閥門產業實現量的增長和質的提升。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