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SKF軸承的簡易診斷
1、用聽診法對滾動軸承進行監測
用聽診法對滾動軸承工作狀態進行監測的常用工具是木柄長螺釘旋具,也可以使用外徑為φ20mm左右的硬塑料管。相對而言,使用電子聽診器進行監測,更有利于提高監測的可靠性。
1)、滾動NSK軸承正常工作狀態的聲響特點
滾動軸承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時,運轉平穩、輕快,無停滯現象,發生的聲響和諧而無雜音,可聽到均勻而連續的“嘩嘩”聲,或者較低的“轟轟”聲。噪聲強度不大。
2)、異常聲響所反映的軸承故障
(1)、軸承發出均勻而連續的“咝咝”聲這種聲音由滾動體在內外圖中旋轉而產生,包含有與轉速無關的不規則的金屬振動聲響。一般表現為軸承內加脂量不足,應進行 補充。若設備停機時間過長,特別是在冬季的低溫情況下,軸承運轉中有時會發出“咝咝沙沙”的聲音,這與軸承徑向間隙變小、潤滑脂工作針入度變小有關。應適當調整軸承間隙,更換針入度大一點的新潤滑脂。
(2)、軸承在連續的“嘩嘩”聲中發出均勻的周期性“嗬羅”聲這種聲音是由于滾動體和內外圈滾道出現傷痕、溝槽、銹蝕斑而引起的。聲響的周期與軸承的轉速成正比。應對軸承進行更換。
(3)、軸承發出不連續的“梗梗”聲這種聲音是由于保持架或內外圈破裂而引起的。必須立即停機更換軸承。
(4)、軸承發出不規律、不均勻的“嚓嚓”聲這種聲音是由于軸承內落入鐵屑、砂粒等雜質而引起的。聲響強度較小,與轉數沒有聯系。應對軸承進行清洗,重新加脂或換油。
(5)、FAG軸承發出連續而不規則的“沙沙”聲這種聲音一般與軸承的內圈與軸配合過松或者外圈與軸承孔配合過松有關系。聲響強度較大時,應對軸承的配合關系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修理。
(6)、軸承發出連續刺耳嘯叫聲這種聲音是由于軸承潤滑不良或缺油造成千摩擦,或滾動體局部接觸過緊,如內外圈滾道偏斜,軸承內外圈配合過緊等情況而引起的。應及時對軸承進行檢查,找出問題,對癥處理。
3)、使用電子聽診器進行監測的要求
(1)、監聽過程中,盡可能選用同類監測點,或者工作狀況接近的監測點進行聲響對比,發現異常都應作為有缺陷看待,必須進行深入檢查。對于單臺設備,為了克服無可比性的缺點,可以將監測點在正常狀態下的聲響錄音,作為以后監測的對比依據。
(2)、要正確選擇監測點的部位,待測的振動方向應與傳感器的敏感方向一致,INA軸承使測量方向為振動強度最大的方向。傳感器與被測面應成直角,誤差要求控制在10°以內。
(3)、要求測量面干凈平整,做到無銹跡、無油漆,并將下凹部分打磨,使之光滑平整。
(4)、壓向探針的測量力以10-20N為宜。
2、用磁塞法對滾動軸承進行監測
1)、使用磁塞對滾動軸承進行監測的要求
磁塞只適合于對用潤滑油,并且通過專用管道回油的關鍵性的主軸承進行監測。
磁塞要盡量安裝在被監測的主軸承附近,處于回油的主通道上,中間沒有過濾網、液壓泵及其他液壓件的阻隔。
2)、NTN軸承正常情況下磨損磨粒的形態特征
滾動軸承在跑合期或正常運轉期內,所產生的磨粒碎片尺寸大小為0.01-0.015mm,并混有一些金屬粉末。新軸承在跑合期內產生的磨粒碎片的數量較正常運轉期要多。進入正常運轉期后磨粒碎片及金屬粉末的數量會顯著減少。磨粒碎片在顯微鏡下呈現細而短的形狀,有著不規則的斷面。
3)、故障性磨損磨粒的形狀特征
滾動軸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疲勞點蝕和滾動疲勞,剝落下來的磨粒碎片尺寸大小一般為0.025-0.05mm,有時還有尺寸更大的碎片,并混有一些金屬粉末。滾動軸承鋼球磨粒碎片通常呈現大致為圓形的、沿徑向分開的玫瑰花瓣形狀,滾道的磨粒碎片呈現大致為圓形的、表面破碎的形狀,滾子軸承的滾子磨粒碎片通常呈現長度等于2-3倍寬度的卷曲狀矩形,滾道的磨粒碎片一般呈現不規則的長方形。
3、NACHI軸承用測量法對滾動軸承進行監測
通過測量軸承運轉中的溫升情況,一般很難監測軸承所出現的疲勞剝落、裂紋或壓痕等局部性損傷,特別是在損傷的初期階段幾乎不可能發現什么問題。當軸承在長期正常運轉以后,出現溫度升高現象時,一般所反映的問題不但已經相當嚴重,而且會迅 速發展,造成軸承損壞故障。這時候,間斷性的監測往往會造成漏監情況。監測中若發現軸承的溫度超過70-80℃,應立即停機檢查。
對于新安裝或者重新調整的滾動軸承,通過測溫法,監測其在規定時間內的溫升情況,TIMKEN軸承可以判斷軸承的安裝與調整質量,尤其間隙過緊時會出現溫升過高的現象。發現問題及時調整,有利于延長滾動軸承的使用壽命。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