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城市建設技術之內澇原因
海綿城市建設技術之內澇原因
我們大多數人只看到了大城市外表一片繁華,卻沒有注意到潛藏在地下的危機。 目前的現狀是,地面城市建設高歌猛進,而且經過時間的積累,問題越發嚴重,治理難度越來越大。
出現城市內澇,有些人習慣性的會把其歸結為天災人禍,很多地方也是抓住這一點進行放大,卻隱瞞了造成城市內澇的真正原因。進而讓社會民眾認為,造成城市內澇的原因就是天災。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
造成城市內澇原因:
原因一:城市海綿體減少
以前城市中泥土地、湖泊、草地,魚塘、農田等濕地比較多,這些濕地在現在看來就是我們一直在提倡的海綿城市中的“海綿體”。隨著城市的擴建,綠地、池塘等海綿體減少,硬化路面增多,只能依靠城市排水管網進行排水。滲水速度、保水能力都不如以前。
原因二:城市內河漲水
城市建設喜歡沿河流兩岸來布局,這樣看起來比較美麗,但是背后的弊端卻是:如果遭遇暴雨,河道上游積水,下游也會出現水位上漲的情況,進而會使城市地下管網水位升高,出現堵塞現象。
原因三:城市熱島效應增強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市中粉塵,汽車尾氣增大,熱島效應的程度越發嚴重,進而形成雨島效應。越是大城市上空,雨量越大。天上雨量增大了,地面的滲透能力下降了,城市的排水管網還起不到作用,從而造成內澇。
造成城市內澇原因之人禍:
原因一:城市下水道管網檢修不到位
大多數城市下水管網,狹窄,而且堵塞嚴重,這是長期缺乏檢修造成的。城市下水道七分建,三分養,因為養護非常重要。
原因二:城市建設規劃不合理
不合理占地等現象嚴重,比如:為了擴張城市,把滲水能力強的地方給建成高樓了,把城市的內河給填平了等等。
目前可行的城市內澇治理方法:
根據出臺的《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其中指出建設海綿城市,關鍵在于不斷提高“海綿體”的規模和質量。有條件的還應新建一定規模的“海綿體”。目前城市中存在的一些天然濕地,一定要大力保護,但是治理城市內澇只靠天然濕地還不夠,需要新建一些海綿體,這些海綿體中就包括:透水磚與雨水收集系統等基礎設施,透水磚具有非常好的滲水與保水作用,雨水收集系統具有蓄水與凈化作用,二者科學合理使用,對于減緩城市市政管道的壓力將非常有效。
總結:在當今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檢驗一個城市發達與否,來一場爆雨便可知道答案。